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日本箏散調


偶然聽到這首十分特別的樂曲:「日本箏散調」!

散調是韓國近代以庶民音樂所發展出的純器樂演奏曲式,伽倻琴正是第一個發展出散調的樂器,去年韓語板板聚發表韓國國樂的講題的時候,我也特地花不少時間介紹我最喜愛的伽倻琴散調。

日本箏與韓國散調看似無甚關聯,不過既然日本箏和伽倻琴都是箏樂器,以日本箏代替伽倻琴來演奏散調似乎也就不是那麼突兀的事情了吧。記得在板聚的時候,我分別播放了中國古箏、日本箏、韓國伽倻琴、越南檀箏的演奏片段,在座的板友們都能很快地分辨出四個樂器的不同,可見這四種樂器雖然相似又有共同起源,但其表現方式與音色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的。用日本箏代替伽倻琴並不似想像中那麼簡單,伽倻琴的特色在於左手演奏時獨特的弄絃技法,這是古箏、日本箏、檀箏少見的技法,其原因即在於中日越的箏使用金屬絃且調律之絃張力較高,相較與使用絲絃的伽倻琴,左手按壓技巧的變化空間自然就少了。要讓日本箏代替伽倻琴演奏散調,如何讓日本箏的音色與彈奏技法能與散調樂曲的要求加以調和,應該是最大的挑戰。

這首樂曲是韓國國樂作曲家朴範薰於1992年為了日本箏創作出的散調,是為了日本箏演奏家花房はるえ的獨奏會特別創作的曲子。演奏這首散調的21絃日本箏的調式特別調成伽倻琴所用的調式,並且張力有所調整以利於作出伽倻琴的弄絃技法。曲子章節的安排也是按傳統的散調樂章,不過仔細聆聽的話,還是會發現日本箏弄絃的音色變化還是不若伽倻琴來的豐富,但曲子帶有日本箏獨特的音色與連續撥絃聲響變化,完全不同於伽倻琴所表現出的感覺,是首十分值得一聽的曲子!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千古風流 — 韓國國樂

批踢踢韓國語板已經兩年沒有舉辦過板聚了,在今年10月7日終於恢復舉行批踢踢韓國語板第十七次板聚,於本次板聚中我也主講了一個講題,題目為「千古風流 — 韓國國樂」。雖已經相隔兩年都沒有板聚,不過本次前來參加的板友倒還是不少。雖然收集不到多少參加板友們的心得文章,不過按照往例還是把投影片公開好了。


這是我在韓國語板板聚之中第一次主講韓國國樂有關的題目,起因是因為在板聚之前於Facebook上面好友們所選擇之故。本次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器樂之上,從基本的聲學原理與樂理開始,了解韓國國樂的基本知識與認識傳統樂器,並在講演之中穿插撥放演奏錄影讓與會的朋友們實際聆賞,體會韓國國樂的獨特音樂美學。本人並非音樂專業,僅是單因興趣嘗試接觸韓國傳統音樂,希望藉由本次簡單的介紹,能夠讓某些人對於韓國國樂產生些許興趣,則感幸甚。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投影片,也希望再下次的板聚能夠見到各位喔!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龍飛御天歌》第七、八章

又是過了一年,今天繼續再來讀一下《龍飛御天歌》吧!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的話,可能要六十年才能把整首《龍飛御天歌》解說完,看來應該要再加把勁認真地寫部落格文章了!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第七章與第八章吧,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我們從第一章開始到現在,都是在講朝鮮王朝先祖的故事,並且都拿來跟周王朝建國的故事比較,藉以宣傳強化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統治正當性。而第七章與第八章也不例外,我們就來讀一讀吧!


這兩章的韓文句子頗為艱澀,我嘗試解說如下,希望能幫助大家對於中世韓語有些許了解。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再見了!大都會客運「信義幹線」

從小時候到現在,國小、國中、高中、研究所,一直到出社會工作,每天都是搭「信義幹線」公車,信義路可說是我人生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一條道路。

因為家裡就在松山商職附近,所以我幾乎都是搭大都會客運(以前的台北市公車處)的信義幹線,因為距離起站永春高中僅有一站,一定有位置坐,而大有或首都客運的信義幹線幾乎都是坐滿了人,除非趕時間不然一般不大會搭。但是,搭了二十多年的大都會客運信義幹線公車,已經於昨日1月26日停駛了。今天是停駛後第一個上班日,我是搭路線變更後的20路公車上班的,二十多年來每天搭乘大都會信義幹線出門的日子已經成為追憶,不禁令人感嘆。

作為二十多年來的回憶,來整理這條道路信義路的歷史吧!信義路本身就象徵著台北市由小小的台北城開始不斷向東發展的歷史。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安重根暗殺伊藤博文反而讓韓國滅亡嗎?

近來因為哈爾濱火車站設立安重根紀念館的新聞,沒想到在批踢踢八卦板引起不少人討論,探討安重根暗殺伊藤博文是否反而導致日本加速併吞韓國,說實在的這問題我以前確實也仔細想過很多次。


個人認為就算伊藤活得久一點,以當時的局面,韓國也頂多再撐個一兩年,最終還是會被日本合併。八卦板有板友說若安重根不幹掉伊藤博文,韓國還有機會撐到二戰結束,個人覺得這有點痴人說夢,韓國能維持獨立的唯一可能就是各列強勢力均衡而不讓韓國單獨落入一國之手,但當時英國支持日本,美國不想插手,俄國又被日本打敗加上國內共產革命,隨著世界局勢,韓國終會落入日本手裡。

研究日韓近代史的許多著作都會提到當時日本對於韓國的政策分為伊藤博文為主的自治派,以及山縣有朋、桂太郎等人為主的武斷併合派。研究所時在台大圖書館曾讀過森山茂德的《日韓併合》一書,森山的看法就蠻傾向描述伊藤博文是極力諫言阻擋吞併韓國,伊藤被暗殺反而是除掉了鴿派勢力,加速了鷹派合併韓國的進程。

或許伊藤的「自治育成政策」的確是讓大韓帝國維持表面的存續,但伊藤絕對不是反對吞併韓國,而是反對立即併吞韓國。綜觀伊藤博文外交手段,可以看出他是非常謹慎而且實際了解日本與歐美列強之間巨大差距的精明政治家。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百年前韓國美王子:李鍝

昨天無意間看到東森新聞出了一篇有關大韓帝國皇室成員李鍝的報導:

李鍝


東森新聞真難得會關注大韓帝國皇室,不知記者為何突然要做這個新聞,內容雖然略嫌貧乏且重點只放在外貌上,不過了解一下外國的歷史人物也是好的。

這新聞介紹的是高宗皇帝的孫子,義親王李堈的次子李鍝。高宗皇帝只有三個兒子活到成年,分別是皇太子李坧(後來的純宗皇帝)、英親王李垠與義親王李堈。1910年日韓合邦,韓國滅亡,韓國皇室成員成為日本皇族,純宗皇帝退位成為昌德宮李王,李王家成為日本皇族的宮家之一。

縱然表面上受到日本皇族特權的保障,但成為亡國之君的韓國皇族雖然衣食無虞卻喪失了諸多自由。李王家成員在年幼時大都被強迫離開父母安排前往日本留學,而後在日本政府安排下與日本皇室成員結婚。日本的目的很明顯,讓韓國皇族從小在日本長大,接受日本教育,與日本人成婚,後代具有日本血統,從而漸近地消滅韓國皇室反日的根源。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朝鮮國王廟號

本篇是在批踢踢韓國板中,有板友詢問朝鮮王朝歷代國王,為何有的稱祖,有的稱宗,還有稱君的?我於批踢踢韓國板中回文答覆,特地在於自己的部落格中留下紀錄。

簡單整理

這裡的祖、宗是「廟號」,也就是在宗廟牌位上使用的稱呼,所以一定是國王過世之後由下一任國王給定,除了廟號之外還會有「諡號」,不過因為諡號通常都非常長,所以一般都是以廟號作為稱呼。

以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為例,他的所有名稱為:
  • 姓:李
  • 名:祹
  • 字:元正
  • 廟號:世宗
  • 諡號: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諡號與廟號是沿習中國的傳統,古代有名的人死後會給諡號,依其一生的功過給定評價。君主自然也不例外,像漢武帝他的諡號是「孝武」,他的正確稱法是「漢孝武皇帝」,不過後人都習慣簡稱漢武帝,因為漢代皇帝的諡號都有一個孝字,就直接省略。而漢武帝在太廟裡面的牌位廟號就是「世宗」,所以你要稱他為「漢世宗」也是可以的,但是一般很少人這樣稱呼,唐代以前的皇帝不是人人都有廟號,所以一般都是用諡號稱呼。在武周之後,皇帝的諡號字數越來越長,太難記誦,所以唐以後的君主都用廟號稱呼。像李世民,他的諡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廟號為「太宗」,所以多稱其為唐太宗。

廟號基本上是兩個字,第一個字是君王一生功過決定的評價,第二個字不是祖就是宗。廟號從商代就已出現,祖與宗的差別在於「祖有功而宗有德」,不過這也只是個概念。一般來說開國君主一定是「祖」,而在任內有極大功績者也會用「祖」,其它則用「宗」。

而朝鮮王朝27代國王之中,廟號為祖的,我個人將其分為三類:
  1. 開國君王:太祖
  2. 旁系登基:世祖、宣祖、仁祖
  3. 大韓帝國追封:英祖、正祖、純祖
第一類無須贅言,朝鮮開國君主李成桂,廢黜高麗最後一位國王恭讓王後自立為王,建立朝鮮王朝,以其開國的功績,廟號自然是「太祖」而不會有其它。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步虛子令》— 單思

綺窗明月照迴欄,孤鏡燭光殘。粉妝眉黛,費心能有誰觀。夜漫漫,步珊珊。
暗霜卻待朝晨暖,霞影落,漸成乾。悄然涕下,混和多少悲歡。慘慽慽,淚斑斑。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高麗王朝五百年風華 — 松都開城

今年8月18日,因為好友囧哥從法國返台,在台北的紅米國際青年旅館舉辦的旅遊講座中開講,主講「北韓 — 走進另一個韓國」,與大家分享他前往北韓旅遊的經歷。在敲定時間與講題後,囧哥安排在他的講題之中撥出一小段時間,請我介紹開城的歷史。既是囧哥之託當然義不容辭,加上批踢踢韓國語板也已經一年沒有舉辦板聚了,也是該來練習一下中文演講的時候了。

配合囧哥的主題,我也預先做好了投影片。演講的前一天,到了囧哥在台北投宿的紅米青年旅館一起討論並查看場地,也和第二場主講埃及旅遊記的講者見到面並聊了一下。到了演講當天下午,報名參加的朋友們陸續來到,大廳中的座位也幾乎快被坐滿了。主辦單位準備了不少點心和飲料供大家享用,我也就一邊吃著餅乾,一邊等待囧哥開始解說他精彩的北韓旅遊經驗。

如何進出中國、如何申辦參加丹東當地的朝鮮旅行團、平壤交通住宿與各個參觀景點等等,囧哥鉅細靡遺的解說,讓大家好像一起也遊歷了一趟北朝鮮。直待講到開城之時,囧哥示意換我上台,暫時由我接手解說高麗與開城的歷史。

當天我的演講投影片可於此下載

高麗,這個名字對於一般台灣人來說大概很模糊,有聽過卻又不是很了解,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是高麗蔘和高麗菜吧。(其實高麗菜與高麗完全沒有任何關聯,有時間我們再來探討這個有趣的問題。)其實別說台灣人,連韓國人自己對於高麗恐怕也都沒有太深的記憶。高麗多被視為上古文化至中世文化間之過渡,受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及上古三國與朝鮮王朝時期。就連古裝韓劇,從西元2000年之後才有以高麗為背景的韓劇出現,而且截至目前為止以高麗為背景的韓劇仍是屈指可數,而且泰半都是以高麗末期恭愍王與朝鮮太祖李成桂有關的麗鮮之替為背景,對於高麗其它時期甚少著墨。高麗王朝國祚有四百七十五年,同時期的中原王朝都已經從唐末歷經更迭到了朱元璋驅逐蒙古建立明朝了,這麼長的時間高麗也發生了非常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現代韓國許多傳統文化也都是在高麗時期成型的。每嘗閱讀高麗史,總覺得高麗應該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視,或許這也是囧哥向我詢問可否介紹開城的歷史時,立刻一口就答應的原因之一吧。

這次演講簡單介紹了高麗太祖王建出生的故事,正是在這日後高麗王朝四百多年的首都開城。開城作為高麗王朝的中心,自然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建築與文物,像是高麗王宮滿月臺、高麗成均館、王建王陵等等。朝鮮王朝時期,首都遷到漢陽,開城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仍然是重要的城市與區域文化中心。十六世紀著名的松都三絕:朴淵瀑布、黃真伊、徐敬德,正說明了開城文化的活力。

二次大戰結束時,按照同盟國協約,日本殖民地朝鮮以北緯38度為界,分別由蘇聯與聯合國接收。開城位於北緯38度線以南,屬於聯合國管轄的範圍之內,也成為後來成立的大韓民國的領土。但在韓戰爆發後,開城數度易手,最後簽署停戰協議時,規定以當時雙方控制範圍為界,當時開城已落入朝鮮人民軍的手中,自此高麗五百年輝煌的首都開城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現在想要造訪開城,也就只能進入北朝鮮參加前往開城的旅行團了。

第二場的埃及之旅也很精彩,政大的學妹於埃及暴動之時勇闖埃及的旅行紀實令人佩服且嚮往。埃及是我一直以來夢想之前進踏足之處,聽完阿語系學妹的熱血分享,感覺是時候該好好認真規劃一下中東之旅了。從大學畢業之後就荒廢多時的阿拉伯語也該趕緊好好複習了,現在阿語只記得簡單的會話用語和自我介紹之外已經都還給老師了,該是讓塵封的阿語課本重見天日的時候了。

最後來幫囧哥的大作宣傳一下,由批踢踢自助旅行板的鄉民們共著的《從中亞到南極:批踢踢鄉民的冒險》,你讀過了嗎?想借鑑鄉民背包客們如何完成自助旅行環遊世界的夢想嗎?不妨來讀一讀並以行動支持該書吧!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韓文567歲生日


前天10月9日是大韓民國的「韓文日」,是韓文這套獨特的文字系統567歲的生日!


韓文是世界上少見的字母符號設計高度科學性的文字,韓文也是我目前學過的各種文字之中,唯一一個在兩小時內就把所有的字母全部記住且能立即拼寫的文字。雖然韓國人喜歡吹嘘韓文的優越性有時覺得實在太超過,但不可否認韓文的設計概念有其獨創性,是經過嚴謹的聲韻學理論分析且符號精密設計過的文字系統。

韓文這樣的文字系統,除了用來表記韓語之外,能用來表記其它語言嗎?是的,印尼蘇拉維西巴務巴務市曾經將韓文定為當地吉阿吉阿語的官方文字,當時推行了以韓文拼寫吉阿吉阿語的教科書。吉阿吉阿語的文字是什麼樣子呢?下方的圖片正是吉阿吉阿語的例句。
學過韓文的朋友應該都能夠讀出大部分的音節,只是似乎有個初聲好像沒看過。是的,ㅸ這個初聲是現代韓語沒有的,但是韓文剛發明的時候是有這個字母,而且當時的中世韓語仍然有這個音。在唇音聲母之下加上ㅇ字母是古韓文用來表示輕唇音的方式,也就是現代語音學的雙唇擦音。ㅸ這個初聲在中世韓語的發音推測為雙唇擦音[β],十六世紀之後雙唇擦音ㅸ開始慢慢轉變成雙唇近音[w]而逐漸消失,現代韓語已不存在這個音,但是吉阿吉阿語是有這個音的,所以重新使用古韓文的ㅸ字母來表記。